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99/9/9電腦作業

1.   數值統計機的發明(由HOLLERITH赫來瑞茲所發明)。

由赫萊瑞茲(Hollerith)所發明用作人口調查的統計機,就是今日電腦的起源,此種開創新紀元的機器,具有資料輸入的打卡機,電子閱讀機及累加器等設備。





機電器式計算機(馬克一號)的發明。

馬克一號(Mark Ⅰ)由哈佛大學與IBM公司合作發展出來,以繼電器為主要元件的自動程序控制計算機,於1944年正式啟用,其內部有72個儲存記錄器,每秒可執行3個加法運算。



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NIAC)的發明。 本時期的計算技術已發展至大型計算功能時期,由赫來瑞茲所發明用以做人口調查的統計機,具有資料輸入的打卡機、電子閱讀機及累加器等設備,就是今日電腦的起源;機電器式計算機(馬克一號)則是由哈佛大學與IBM公司合力發展,主要是以繼電器為主要元件,其計算能力已較以往大增;而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NIAC)的發明,使電腦正式進入發展階段。



2.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蓋茲出生於 1955 年 10 月 28 日,並和二位姐妹一同在西雅圖成長。父親(William H. Gates II)是在西雅圖當地執業的律師,去逝的母親(Mary Gates)則是位集學校老師、華盛頓大學董事和 United Way International 董事長等職務於一身的女性。

蓋茲唸過公立小學,也上過私立的湖濱(Lakeside)學校。在那裡,他開始了未來的志業:個人電腦軟體與設計電腦程式,那年他才 13 歲。      

1973 年,蓋茲成為哈佛大學的新鮮人,和 Steve Ballmer 同住在學校宿舍裡。Ballmer 目前為微軟公司總裁暨執行長,負責銷售和技術支援部門。在哈佛唸書時,蓋茲為第一套微電腦 MITS Altair 研發出 BASIC 程式語言。 Steve Ballmer 與 Paul Allen 與 Bill Gates   

大三那年,蓋茲離開哈佛,專心致力於微軟的工作。微軟公司是他和 Paul Allen 在 1975 年創立的。他們相信個人電腦將會成為辦公室或家庭中重要的工具,因此開始研發個人電腦的軟體程式。      

微軟的成功和軟體業界的興起都應歸功於個人電腦的發展,而蓋茲早已預見這樣的事實。蓋茲積極投入微軟公司的重要管理與決策問題,同時在新產品的技術研發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和顧客開會,或是以電子郵件和遍佈在全球各地的微軟員工進行溝通、連絡。   

在蓋茲先生的領導下,微軟公司致力於不斷研發、改進軟體科技,希望能夠讓它變得更簡單好用、更平易近人、更有趣且更具經濟效益。蓋茲永續經營的理念也反映在近幾年公司在研究發展上的投資,微軟公司每年在研發的費用都超過 30 億美元。   

在 1999 年,蓋茲撰寫了「數位神經系統」(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一書,指出數位化處理過程所提供的新方法可根本解決企業的問題。這本由蓋茲與 Collins Hemingway 合著的「數位神經系統」,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USA Today、與亞馬遜書店登上暢銷排行榜冠軍。除此之外,這本書共翻譯成 25 種語言於 60 多個國家發行。蓋茲於 1995 年出版的另一本著作「擁抱未來」,蟬連紐約時報暢銷書冠軍長達七週之久。 蓋茲將兩本著作的版稅收入捐給非營利性的基金會,主要贊助全球科技發展計劃以推動教育與技能發展。   

蓋茨先生除了對電腦和軟體的熱衷之外,對生物科技亦感興趣。不但身兼 ICOS - 一所專門從事基蛋白質和小分子治療學研究的公司董事會一員,也投資了許多其它生物科技公司。再者,蓋茨成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視覺資訊發展資源之一的 Corbis,它是一座擁有來自全球公共及私人藝術和攝影收藏的全方位數位資料庫。另外 ,蓋茨與行動電話先驅 Craig McCaw 共同投資名為 Teledesic 的偉大計劃,利用數百顆低軌衛星提供遍及全球的雙向寬頻電信服務。



3.   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馮諾伊曼是一位匈牙利─美國數學家。生於匈牙利佈達佩斯,卒於美國華盛頓。父親是猶太血統銀行家。他從小就顯露出數學才能,他是一個數字神童,11歲時已顯示出數學天賦。12歲的諾伊曼就對集合論,泛函分析等深奧的數學領域瞭如指掌。早年在柏林大學(Free Universitt Berlin)和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學習化學,1926年取得化學工程師的資格。在此期間他自學數學,受到希爾伯特和外爾等數學家的影響。1926年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任職。1930年應聘到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33年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第一批終身教授,那時,他還不到30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製造原子彈的顧問,並參與電子計算器的研製工作。1954年成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並移居華盛頓。馮•諾伊曼是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於1945年提出了“程式記憶體式”電腦的設計思想。這一卓越的思想為電子電腦的邏輯結構設計奠定了基礎,已成為電腦設計的基本原則。由於他在電腦邏輯結構設計上的偉大貢獻,他被譽為“電腦之父”。
  諾伊曼以其非凡的分析、綜合能力及雄厚的數理基礎,集眾人之長,提出了一系列優秀的設計思想,在他和莫爾小組其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個月,人類在數千年中積累起來的科學技術文明,終於結出了最激動人心的智慧之花——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式通用電子電腦方案(EDVAC方案)誕生了。諾伊曼以“關於EDVAC的報告草案”為題,起草了長達101頁的總結報告。報告廣泛而具體地介紹了製造電子電腦和程式設計的新思想。報告明確規定,EDVAC電腦由計算器、邏輯控制裝置、存儲器、輸入和輸出五大部分組成,並闡述了這五大部分的職能和相互關係。這份報告是電腦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文獻,它向世界宣告:電子電腦的時代開始了。
  1954年6月,諾伊曼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出任ISA電腦研製小組的主任職位。在那時,他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設計報告“電子計算裝置邏輯結構初探”。報告中,諾伊曼對EDVAC中的兩大設計思想作了進一步的論證,為電腦的設計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設計思想之一是二進位,他根據電子組件雙穩工作的特點,建議在電子電腦中採用二進位。報告提到了二進位的優點,並預言,二進位的採用將大簡化機器的邏輯線路。實踐證明瞭諾伊曼預言的正確性。
    如今,邏輯代數的應用已成為設計電子電腦的重要手段,在EDVAC中採用的主要邏輯線路也一直沿用著,只是對實現邏輯線路的工程方法和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作了改進。
    程式記憶體是諾伊曼的另一傑作。通過對ENIAC的考察,諾伊曼敏銳地抓住了它的最大弱點--沒有真正的存儲器。
針對這個問題,諾伊曼提出了程式記憶體的思想:把運算程式存在機器的存儲器中,程式設計員只需要雲存儲器中尋找運算指令,機器就會自行計算,這樣,就不必每個問題都重新編程,從而大大加快了運算進程。


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